新闻动态
为了帮助2025级音乐表演专业新生明晰培养方案、找准专业方向,10月14日下午,音乐学院在学院音乐厅举办新生入学教育——专业解读与人才培养专题会。会议通过“培养方案解读+艺术实践体验”双环节设计,为新生搭建起专业认知与艺术探索的桥梁。
第一部分:培养方案深度解读——锚定专业成长坐标
14:30,音乐表演系主任万媛媛主持“2025级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”环节。她从学院发展历程、专业定位等方面切入,系统梳理专业核心特色与发展前景,并重点解读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。

万媛媛老师介绍,专业课程以“核心技能+综合素养”为架构,涵盖乐器演奏、声乐表演等主课,搭配乐理、视唱练耳、中西方音乐史及乐团实践等课程,形成“理论筑基—技能提升—实践赋能”培养链条。她结合学分比例、毕业条件等强调“实践育人”是核心亮点,鼓励新生参与音乐会、教学见习等活动积累舞台经验。

“无论立志成为职业演奏家,还是投身音乐教育,都需以扎实专业能力为根基。”万媛媛老师从职业证书考取、学业规划等角度,引导新生建立“练—演—思—改”成长闭环,鼓励大家将个人成长与音乐传承相融合,实现“以专业能力承载艺术理想”的愿景。
第二部分:手风琴艺术沉浸式体验——打开艺术探索新视野
15:00,孟楠副教授主讲“指尖上的纽扣键——巴扬手风琴的艺术魅力”环节,以“乐器体验+艺术启蒙”为脉络构建新生与手风琴艺术的连接。
孟楠老师从乐器操作与艺术表达双维度展开:操作层面拆解演奏姿势、风箱控制等核心技巧;艺术表达层面现场演奏《喀秋莎》《牧民之歌》,直观呈现手风琴在旋律、和声与情感传递上的优势,让新生深刻理解“乐器是艺术表达载体”。

互动实践环节气氛热烈。在孟楠老师的邀请下,新生主动参与一对一演奏体验,她耐心调整手腕姿势、辅助控制风箱,帮助参与者实现从“手指发紧”到“音符连贯”的转变。台下鼓励掌声形成“实践—反馈—激励”正向循环,未参与者也在观摩中积蓄尝试动力,实现群体辐射效应。

专题会在悠扬手风琴声中落下帷幕。活动既为新生清晰解读专业培养路径,也通过沉浸式体验拓宽了专业视野。
琼台师范学院秉持“宣德育人,衍道敦行”校训,音乐学院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持续开展多样化新生教育活动。愿2025级新生承先辈治学之诚,怀艺术赤忱之心,在打磨中精进技艺,在舞台上展现风采,以乐为翼奔赴山海,成为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的音乐使者,书写精彩乐章!
版权所有©琼台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琼ICP备18001880号-1 [管理入口] 技术支持:禾创科技